中国·青岛齐鲁文化产业园项目可行性报告书

 

一、项目名称    中国青岛齐鲁文化产业园

二、项目单位    青岛齐鲁文化产业园管理集团

三、项目位置    青岛市经济开发区(黄岛区)

四、项目坐标

五、项目简介

  1、项目规模:

                ①占地5000亩左右

                ②总投资约90亿元人民币

                ③解决社会就业约1万人

                ④年教育培训学员1万人

                ⑤吸引游客约300万人

                ⑥年创造经济价值约20-30亿

                ⑦年上缴利税约1-2亿

                ⑧综合拉动力占区位经济增长一个百分点以上

  2、项目资金预算:90-100亿人民币

  3、项目资金来源:

                ①自有资金36亿

                ②自筹资金20亿

                ③合作资金30-40亿

  4、项目整体创意策划机构:

                清华大学景观设计研究院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学院

                北京世纪东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5、项目设计机构:
  6、项目建设机构:
  7、项目预算机构:
  8、项目审计验收机构:
  9、项目风险评估:
六、项目主体
     本案将由三大文化板块、六大项目集群支撑和九大亮点组成,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功能齐全,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夏季火爆,冬季繁忙,品项众多,惊喜连连,持续不断,立体互动的项目集群。
  1、三大文化板块:

   ①圣贤文化——敬贤台
          ②封禅文化——雕塑园  
          ③航海文化——博览区
  2、六大项目集群:

    ①齐鲁传统文化集群 
           ②创意制作文化集群 
           ③实景演出文化集群 
           ④教育培训文化集群
           ⑤景观旅游文化集群(含宾馆接待及餐饮文化) 
           ⑥国际交流文化集群
  3、九大项目亮点:

     ①齐鲁文化大道、齐鲁文化大鼎(《齐民要术》文化墙、齐鲁文华赋、铸雕、石柱、立体绿植) 
            ②齐鲁圣贤苑(十二圣贤敬贤台)
            ③封禅雕像园(十二帝封禅园由崂山石雕、泰山石雕、封禅碑林组成)
            ④齐鲁航海博物馆、齐鲁海洋文化馆
            ⑤《秦皇望海》(巨型功能性雕塑)
            ⑥《海王之国》(大型海上实景演出《闯海》或《过洋牵星》)
            ⑦齐鲁文化教学区:孔孟学院、毛泽东文化艺术研究院、儒将书画艺术院、齐鲁文化基金(办公楼、专家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教育培训)
            ⑧“梦幻工厂”4D技术影视制作基地(动漫创意影视制作)
            ⑨奇石异树博览园
  (项目整体形象:智慧树;辅助设施:专家别墅区、研究实验区、公寓区、宾馆接待区、馆舍区、演出区、参观体验区等)
七、项目缘起
   1、齐鲁文化由来

“齐鲁”缘起于先秦齐、鲁两国,是齐、鲁两国的合称。西周初建时,东部沿海地区殷人和东夷人的势力强大,不服统治,屡次发生反周叛乱。周公东征,平定武庚和商奄叛乱之后,周王便将两个最得力的人物:周公和姜太公分别封于商奄和薄姑旧地,建立鲁国和齐国,以镇抚东方殷人和夷人。鲁居泰山之阳,都曲阜,齐居泰山之阴,始都营丘(今山东昌乐,一说即临淄),后迁薄姑,再迁至临淄。齐、鲁始封时,地方各百里,至春秋战国时期,经过数百年的兼并战争,两国疆域不断拓展扩大,基本控制了今山东地区。而且随着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民族融合,人文同化。到战国末年,齐、鲁两国文化也逐渐融合为一体。文化的交流,使齐、鲁两国内部联系逐步加强,有别于中原、燕赵、秦、晋、吴越、荆楚等的齐鲁地域文化圈逐步形成。“齐、鲁”一词也逐步联系起来,由国家概念向地域概念过渡。
      齐鲁文化是先秦时期在今山东省境内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地域文化,包括道家文化、兵家文化、法家文化、墨家文化以及阴阳、纵横、方术、刑、名、农、医等。其中,最为璀璨夺目、最核心的是儒家文化。进入秦汉以后,在政治大一统的背景下,齐鲁文化逐渐由地域文化演变为一种官方文化和主流文化,呈现出鲜明的精神特质,并以自身的不断交融、创新、升华,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齐鲁文化的渊源,应追溯到距今5000年以前聚居在齐鲁之地的古老民族——东夷族的发展。这个在传说中曾以后羿和大舜为荣的民族,虽然在现有的文献中已难于找到系统、详实的记载资料,但是,自20世纪以来,山东地区大量史前考古挖掘出的文物和数千遗址却证明这是一个文化发达早、文明程度高的民族。在齐鲁之地上,不仅存在着从8000年前的后李文化到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再到龙山文化直至距今4000年左右的岳石文化这样一个在文化传统演变上一脉相承又相对独立的文化谱系,而且发现了距今5000年左右众多的城堡遗址和标志着文明发展程度很高的图像文字、陶文以及生产的大量精妙绝伦的蛋壳黑陶及各种手工饰品。这种文明发达的史前文化,是齐鲁文化成长的重要基础。 齐鲁文化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凝聚力和生命力来自其基本精神。齐鲁文化的基本精神,我们大体归纳如下几点: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崇尚气节的爱国精神、经世致用的救世精神、人定胜天的能动精神、民贵君轻的民本精神、厚德仁民的人道精神、大公无私的群体精神、勤谨睿智的创造精神等。这些,对我们民族优秀传统精神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齐鲁文化,确切地说,不是一种单一的文化,而是齐文化和鲁文化的融合。春秋时期的鲁国,产生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学说,而东临滨海的齐国却吸收了当地土著文化(东夷文化)并加以发展。两种古老文化存在差异,相对来说,齐文化尚功利,鲁文化重伦理;齐文化讲求革新,鲁文化尊重传统。两种文化在发展中逐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齐鲁文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较长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在春秋、战国和秦汉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由于齐国对鲁国的兼并,造成黄河下游地区政治上的局部统一。在战国时期,儒学实际上已经占据了鲁国、齐国两个国家,实现了儒学的齐鲁化。秦末汉初,董仲舒吸收了齐国和鲁国的新的思想,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得到统治阶级的认可,儒学从此由“齐鲁之学”发展到“独尊儒术”。
      首先将齐、鲁联系起来的是孔子。他说:“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论语?雍也》)这是指齐、鲁两国思想文化的联系和区别而言的,还未把齐、鲁联为一个词。过了不久,他又说:“齐、鲁之故,吾子何不闻焉。”(《左传?定公十年》)又进一步强调了两国文化的内在联系。到战国后期,“齐鲁”才真正组成一个词,成为含有统一文化特点的地域概念。最早把“齐鲁”作为统一地域概念使用的是荀子,《荀子?性恶篇》云:天非私齐鲁之民而外秦人也,然而于父子之义,夫妇之别,不如齐鲁之孝具敬父者,何也?以秦人之纵情性,安恣睢,慢于礼义故也,岂其性异矣哉!把“齐鲁”与秦对言,显然是指两个地区。齐鲁地区的人文与秦国地区的人文有何不同呢?齐鲁尚礼义,有“礼义之邦”誉称,秦则缺乏礼义文化,是其文化差异造成的,绝非因为人的本性不同。《汉书?艺文志》说:“汉兴,有齐鲁之说”;《晋书.范宣传》:“讽诵之声,有若齐鲁”;苏辙诗有句:“我本生西南(四川眉山县),为学慕齐鲁”;李清照《上枢密韩肖胄诗》:“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人比数”;吴伟业《赠苍雪诗》:“洱水与苍山,佛教之齐鲁”等等,足见齐鲁文化在当时的影响力。
2、圣贤文化索源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中原古代圣贤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几乎涵盖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圣贤是圣人与贤人的合称。我国历史上的圣人,通常是指道德极高智能超常的人,而贤人则是指有德有才、仅次于圣人的人。圣、贤,在人们的观念中,并为万世师表,自古以来,约定俗成。尽管庄子不喜欢圣人,他说过“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话,但并没有因此削减国人对圣人贤人的崇拜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圣贤人物都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同。圣贤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传说,中华始祖伏羲时代黄河中跃出龙马,背负河图,伏羲受之而作八卦。禹时洛水中浮出神龟,背负“洛书”,大禹受之而创立五行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学术繁荣局面,儒家的孔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老子,法家的商鞅、韩非子等等,圣贤人物所创造的文化成就,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
      据史载,历史上曾涌现出了众多文化圣人,他们的思想一直影响至今。比如,谋圣姜太公、道圣老子、墨圣墨子、商圣范蠡、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字圣许慎、诗圣杜甫、画圣吴道子、律圣朱载癱等,他们不仅以其伟岸的人格为人们所敬仰,而且以自己丰富的知识和深邃的思维,创制了一大批经典著作,成为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不朽丰碑。
      齐鲁之地,历来为华夏圣贤之乡。先后产生令世人敬仰的圣贤有12位之多,他们分别是虞舜、吕尚、管仲、孔子、孟子、孙武、鲁班、墨子、扁鹊、诸葛亮、王羲之、贾思勰等。
弘扬圣贤文化,能够培育我们的民族精神。所谓民族精神,就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逐渐形成并为该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识和信守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和思想情感等综合反映。民族精神是民族的灵魂、民族的脊梁、民族的动力。我们的古圣先贤为我们中华子孙留下了丰厚的民族精神,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向上精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宽厚包容精神;“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奉献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和对国家、对社会负责的精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主义精神;“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精神;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涯若比邻”、“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追求和谐大同的精神。同时古圣先贤还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品德,如讲信义、鄙欺诈,重诚实、鄙虚伪,讲勤劳、鄙安逸,重节俭、鄙奢侈,重刚直、鄙阿谀,重廉洁、鄙贪劣等。
      所以,敬仰圣贤,传承大德,是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泽润华夏  千古圣君  大舜—姚重华
      大舜,姚重华(虞舜),公元前21世纪—4500年前,生于今山东诸城北,潍河上游北冯。
      传舜以德熏天下,宽厚大量,谐和不争,善政治理,孝敬尊长,热心下辈,重视生产,一生为社稷民众,卒于南巡苍梧途中。尧日舜天泽千秋,炎黄华夏立圣贤。圣帝德润簿中土,千载文明有渊源!

治国雄才  强齐圣王  吕尚—姜子牙

姜子牙,又称“吕尚”,公元前1156年—前1017年,东吕人(今日照东港秦楼冯家沟),周文王拜为太公望,亦姜太公。
      姜子牙系炎帝的后代,上通天文,下晓历史,熟读兵书,军政善明,精研治国之道有雄才,七旬渭水垂钓,得文王知遇,拜为国相,以七秩皓发挂帅,统兵阀纣,朝歌一战定乾坤,商军兵变倒戈,商纣政权崩塌,纣王鹿臺自焚告终。姜子牙辅周立国成八百年基业;被封齐王后,体恤民情,三个月即实现顺理成治,开创强齐八百年的历史。
      经略辅国  知交贤才   圣相—管仲
      管仲—公元前725年—前500年。鲍叔牙,春秋时齐国大夫,少与管仲友善,资助体谅管,成莫逆之交。襄公乱政时,分保公子,小白得内援回国,得立齐君,拟任上卿。他力劝桓公释管仲之囚,使代己位,而以身下之。后人论管鲍知交,传为美谈。           
      管仲与齐桓公论政三昼夜,富国强兵之策,智借天子以令诸侯,称霸列国,征战讨伐。管仲治国纲略:(1)四维:礼,义,廉,耻;(2)地是万物之本质,水是地的血气,可谓治国之本;(3)防除五害:水,旱,虫,风,沙;(4)特举兴修水利;体恤民情,轻租税,簿赋敛,民富国安;(5)用兵,收敛财务等内政,经济,军事等治国之道。对外致力于“尊王攘夷”、“九会诸侯”之策,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  
      德眸天地  万世师表    师圣—孔子
      孔丘—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73岁),生于鲁昌平乡陬邑(今曲阜尼山)   
夫子以“节用,富民,教民”;“政在节财,礼奢宁俭,丧易能减”;删述六经,垂宪后世;编著春秋,因材施教,诲人不倦,成为万世尊崇的师表风范。
      (1) 学而不厌,誨人不倦;(2)周游列国;(3)删述六经,编著春秋;(4)拜访老子;(5)阿夫子从政于鲁,主张节用,富民,教民;政在节财,礼奢宁俭,丧易能减;轻徭,使民以时,省力役,薄赋敛,则民富。                                                             
      兵学盖世  韬略古今   兵圣—孙武
      孙武—约公元前552年—公元前470年,字长卿,后人又尊称“孙武子”,生于齐国滨州广饶大王村,流寓于吴,以谙兵法,见吴王阖闾,受任为将。后与伍子胥谋伐楚,五战五胜,攻下郢都(湖北江陵北),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诸侯。所著《十三篇》是我国最早的兵法。总结了春秋时代重要军事斗争经验,经长时间流传和不断的润色加工,到战国中叶才整理成书。《汉书?艺文志》记《孙子兵法》八十二篇。曹操注《孙子》时,又删繁取精,还原了《十三篇》的体例。这部军事哲学著作历来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练兵斩姬,计攻强楚。
      诗曰:武圣孙子精韬略,兵法之道化蹉跎!三十六计传今古,万国兴衰扬兵学。
      创新绝技   百巧祖师    巧圣—鲁班
      鲁班,公输般,2500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人,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44年,“百工祖师”“行业神”,杰出的发明家,一生有很多发明创造,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的不竭动力。鲁班文化是人类发明创造的文化,鲁班精神是民族自主创新的精神。正是规矩长存,“绝工巧而溯神圣;道器同贯,由物以阐治平。”                                         
      济民救世  墨学先驱    科圣—墨翟
      墨翟,公元前468—前376年,宋国人(今滕州)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教育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
      墨子是古代科学的代表,重实践非天注定,己苛世仁;2500年前提出“小孔成像”的光学理念,被世界尊为“科圣”,一部墨经涵盖了光学、力学、形学、数学、几何学、逻辑学等多门学科。代表人类历史上一个时代的高度,在许多领域中堪称人类先驱。墨子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提出“救世济民”的十大主张:兼爱,非攻,天志,明鬼,尚贤,非乐,非命,节用,所染,贵义。并无私奉献其一生,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对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有着深远恒久的影响。
      望闻问切  妙手回春    医圣—扁鹊
      扁鹊,公元前407年—公元前310年,战国时医学家,真名秦越人,齐国渤海鄚(山东长清)人。尝学医于长桑君,善用各种方法(包括“针石”、“服汤”、“熨”等)治病,通过望色,听声,问情,切脉,即能知病之所在。并带领学徒子阳等到各地行医,在邯郸为“带下医”,在洛阳为“耳目痺”医(五官科),在咸阳为“小儿医”。后为秦武王治病,遭太医令李醯嫉妒,派人将其刺死。《汉书,艺文志》所录《扁鹊内经》《外经》,早佚,今存《难经》一书,是后人托作。                                                       
      博物洽闻 通古达今 文圣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省邹县东南)人,有人认为邹国是鲁国的附属国,也有人说孟子是鲁国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思想主义流派。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攻击杨朱、墨翟。孟子相传为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父名激,母邹氏。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继承孔子的思想,被尊称为亚圣。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就学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人。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谋略安邦  德才今古    智圣—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234年,瑯琊阳都(今山东沂水)人,少时父母皆丧,随叔父诸葛玄至豫章,后到荆州(湖北襄樊)在隆中躬耕读书,于南阳卧龙岗隐居十余年,好为《梁父吟》,常自比管仲,乐毅,被称为“卧龙”。
      建安十二年(207年)颍川徐庶荐之刘备,受刘备三顾之恩,与刘备论天下形势,提出占据荆、益二州,安抚益州西部诸戎及南部夷越,整顿内政,外与孙权结好,协力抗曹,进而统一全国。此“隆中对”报之,颇中刘备下怀,在联孙抗曹,取得赤壁之战大捷后,又乘机占领荆、益,建立蜀汉政权,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功拜丞相。知天文识地理,治国安邦贤才,用兵智谋之圣!虽具雄才大略,事必躬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堪称琅琊文化品行的代表,为中华世代尊崇的魅力人格。
      笔妙神韵  清纯千秋    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303年—379年,山东琅琊(临沂北)人,字逸少,王导之侄。初为秘书郎,东晋历任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逸少辞官后,工书法,学钟繇书。一变汉魏以来波挑用笔,独创园转流利之风格,兼善隶,草,正,行各体,被奉为“书圣”。正书以《兰亭序》为代表作;行书有《奉桔》《丧乱》《孔侍中》等帖;草书有《初目帖》《十七帖》等。真迹无存,传世者均为临摹本。其子献之,书法成就亦大,父子合称二王。
    “右军本清真,潇洒在风尘。山阴遇羽客,爱此好鹅宾!扫素写道经,笔妙精入神。书罢笼鹅噢去,何曾别主人!”从政无私念,率真秉公谨,无欲爵禄事,书道见精神!展示着艺术大师的清淳心胸与贤者风范。
      齐民要术  农科集成   农圣—贾思勰
      贾思勰,465年—540年,山东益都(今寿光)人,曾任高阳(今山东桓台)太守。北魏农学家,撰著《齐民要术》十卷九十二篇,综合整理农艺科学文献和汉以来北方农业生产实际经验,计分农艺、园艺、畜牧、渔业及农副产品制造加工等项,反映了当时农业经济和农村的生活状况,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农学著作。书中正文七万字,《杂说》部分系后人所补。
3、封禅文化考究
       封禅,封为“祭天”(多指天子登上泰山筑坛祭天),禅为“祭地”(多指在泰山下的小丘除地祭地);即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活动。封禅,最早出现于《管子?封禅篇》,后太史公在《史记?封禅书》中曾引用《管子?封禅篇》中的内容,并对其内容加以演释,唐代张守节解释《史记》时曾对“封禅”进行了释义,并指出了封禅的目的,大意是说,在泰山顶上筑圆坛以报天之功,在泰山脚下的小丘之上筑方坛以报地之功。即《史记?封禅书》中的“登封报天,降禅除地”。 战国时齐鲁有些儒士认为五岳中泰山为最高,帝王应到泰山祭祀。秦始皇、汉武帝等都曾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所以封禅活动实质上是强调君权神授的手段。 
      关于封禅还有另外一种解释,《白虎通》中说“或曰封者,金泥银绳,或曰石泥金绳,封之印玺也”,后世学者认为这是封禅过程中的仪式,是指将封禅所用的文书以“金泥银绳”或“石泥金绳”封之,埋于地下。太史公《史记?封禅书》也有“飞英腾实,金泥”。
      封禅最早起源于齐鲁。古人认为群山中泰山最高,因此人间的帝王应到最高的泰山去祭过天帝,才算受命于天。早在夏商周时期,已有封禅的传说。《史记?封禅书》载有春秋时期齐相管仲论封禅一段话,说齐桓公称霸后想行封禅之祀。管仲反对,认为古代封泰山、禅梁父的有七十二代的帝王,著名的有无怀氏、伏羲、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周成王等十二个,都是受命之后才举行封禅仪式的。他们那时候封禅,有嘉禾生出,凤凰来仪,种种祥瑞不召而至。桓公自知没这么大的福气,只好放弃了封禅的妄想。《史记》所载,舜、禹以后举行过封禅的只有两个人,即秦始皇和汉武帝。  
      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也就是统一六国后的第三年,始皇东巡郡县,召集齐、鲁的儒生博士七十余人到“天下第一山”——泰山下,商议封禅的典礼,以表明自己当上皇帝是受命于天的。儒生们的议论各不相同,难于施行。于是他绌退所有的儒生,借用原来秦国祭祀雍上帝之礼封泰山、禅梁父,刻石颂秦德。颂辞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从臣思迹,本原事业,只颂功德。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云云,都是称颂自己的功德,共一百四十七字。刻石是四面环刻,颂辞刻了三面。秦二世胡亥嗣位,于元年(前209年)也东巡,又在空余的一面刻上他的诏书和从臣姓名。刻辞为秦朝统一文字后的小篆,相传是李斯所书。 
      封禅和朝拜泰山,载入史册的是从秦始皇开始,秦二世、汉武帝、汉光武帝、汉章帝、汉安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圣祖、清高宗等帝王,都曾到泰山登封告祭、刻石记功。其中汉武帝七次东巡登封。
      ①秦始皇嬴政封禅                      
      秦朝统一中国后,始皇帝于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巡行东方,先到邹峄山,行祭礼,刻石颂秦功业。同时召集齐、鲁的儒生稽考封禅礼仪,众儒生诸说不一。始皇帝遂自定礼制,整修山道,自泰山之阳登山。在岱顶行登封礼,并立石颂德。自泰山之阴下山,行降禅礼于梁父山。秦始皇封泰山时祭文和祭礼秘而不传。   
      ②秦二世胡亥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二世皇帝东巡碣石,经过泰山时举行祭祀之礼,并在秦始皇原刻石上再行刻辞。 

      ③汉武帝刘彻封禅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三月,汉武帝率群臣东巡,至泰山,派人在岱顶立石。之后,东巡海上。四月,返至泰山,自定封禅礼 仪:至梁父山礼祠“地主”神;其后举行封祀礼,在山下东方建封坛,高九尺,其下埋藏玉牒书;行封祀礼之后,武帝独与侍中奉车子候登泰山,行登封礼;第二天自岱阴下,按祭后土的礼仪,禅泰山东北麓的肃然山。封禅结束后,汉武帝在明堂接受群臣的朝贺,并改年号元鼎为元封,割泰山前嬴、博二县奉祀泰山,名为奉高县。此后,汉武帝又曾五次来泰山举行封禅仪式。
     ④汉光武帝刘秀封禅                    
      建武三十二年(公元56年)二月十二日,光武帝率群臣至奉高,遣派役夫 1500 余人整修山道,驺骑3000余人在登封台上垒方石。十五日开始斋戒,二十二日在泰山下东南方燔柴祭天。礼毕,乘辇登山,至岱顶少憩后更衣行封礼。二十五日禅梁父山,改年号为建武中元。
      此后,有史书记载,汉章帝元和元年(84年)、汉安帝延光三年(125年)均于春二月东巡泰山,拜岱宗,祀明堂,举行封禅大典。
      ⑤汉章帝刘炟                        
      元和二年(公元85年)二月,章帝东巡至泰山,以柴礼(用柴燃火)祭告泰山,祀岱麓明堂,并于汶阳立行宫。大赦天下,下诏免博、奉高、嬴三县租赋。

      ⑥汉安帝刘祜                         
      延光三年(124)二月,安帝东巡至泰山郡,以柴礼祭告泰山,祠祀五帝于汶上明堂。
   
      ⑦隋文帝杨坚                        
      隋朝开国皇帝。隋统一南北后,朝野纷纷敦请文帝登封泰山,以告成功,帝下诏谦称“薄德” 而不许。此后群臣在开皇十四年(594)再次上表请封,文帝答称:“此事体大,朕何德以堪之,但当东狩,因拜岱山耳!” 下诏于明年东巡泰山。开皇十五年(595)正月,文帝幸齐州(今济南市),先祭泰山支脉玉符山。继之又在泰山设坛,文帝亲自“服衮冕,乘金辂,备法驾”,柴燎祭天,亲祀青帝。祭毕未登岱顶,便回銮长安。
      ⑧唐高宗李治封禅                      
      麟德二年(665年)十月, 唐高宗率文武百官、 扈从仪仗,武后率内外命妇,封禅车乘连绵数百里,随行的还有突厥、于阗、波斯、 天竺国、倭国、新罗、百济、高丽等国的使节和酋长。十二月云集泰山下,派人在山下南方四里处建圆丘祀坛,上面装饰五色土,号“封祀坛”;在山顶筑坛,广五丈,高九尺,四面出陛,号“登封坛”;在社首山筑八角方坛,号“降禅坛”。次年正月高宗首先在山下“封祀坛”祀天;次日登岱顶,封玉策于“登封坛”;第三日到社首山“降禅坛”祭地神,高宗行初献礼毕,武后升坛亚献。封禅结束后在朝觐坛接受群臣朝贺,下诏立“登封”、“降禅”、“朝觐”三碑,称封祀坛为“舞鹤台”、登封坛为“万岁台”、降禅坛为“景云台”,改元乾封,改奉高县为乾封县。 
      ⑨唐玄宗李隆基封禅                     
      唐玄宗于开元十二年(725年)十月率百官、贵戚及外邦客使,东至泰山封禅。封禅礼沿袭乾封旧制。封禅后, 封泰山神为“ 天齐王”,礼秩加三公一等,玄宗亲自撰书《纪泰山铬》,勒于岱顶大观峰,并令中书令张说撰《封祀坛颂》、侍中源乾曜撰《社首坛颂》、礼部尚书苏?撰《朝觐坛颂》,均勒石纪德。 
      ⑩宋真宗赵恒封禅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十月,宋真宗自汴京出发,千乘万骑,东封泰山。改乾封县为奉符县;封泰山神为“天齐仁圣帝”;封泰山女神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在泰山顶唐摩崖东侧刻《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诏王旦撰《封祀坛颂》、王钦若撰《社首坛颂》、陈尧叟撰《朝觐坛颂》,各立碑山下。现唯王旦《封祀坛颂碑》尚存于岱庙院内。
宋真宗之后,帝王来泰山只举行祭祀仪式,不再进行封禅。
     11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康乾盛世中,对泰山的祭祀发展到顶峰。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清朝一统已经40年,边塞平安,台湾归化,于是东巡至于岱宗,仍是符合“三代受命”。此行虽然不是封禅大典,但仪式依然十分隆重。康熙祭泰山神时,仍使用了三献之礼,行了二跪六叩大礼。然后登到岱顶,题字“普照乾坤”,刻“云峰”二字于大观峰。五年后,康熙南巡,再经岱麓,拜祭了东岳庙。又过十四年后,南巡又经泰安州,重登泰山。
     12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最早是乾隆十三年,陪同皇太后一起东巡泰山,祭祀时,使用了于康熙相同的仪礼。皇帝陪同皇太后一齐登岱顶,众臣也都两边随侍,浩浩荡荡直上,路途中险要处,都事先架设了栈桥。在山顶碧霞祠,皇帝陪同皇太后祭祀了碧霞元君。自明以来,后宫都崇信女神,尤其是泰山圣母,宗教活动由朝庭影响民间变成了民间影响朝廷。乾隆喜题字作诗,沿途留下了大量的匾额、诗刻。此后乾隆十六年、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乾隆南巡回京时,均到泰山拜祭,谒岱庙,访灵岩寺。三十六年,逢皇太后八十大寿,又陪皇太后登岱顶。四十一年时,皇帝又陪皇太后登岱顶。四十五年、四十九年,两次南巡回京再拜岱庙。五十五年时,乾隆八十大寿,再登岱顶,减免沿途租税,也算得上是完美之功业了。
4、航海文化探秘
      山东省是我国水运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远在旧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开始以渔猎为主的水上活动。进入新石器时代,由于原始手工业和农业的出现。山东先民创造了著称于世的“龙山文化”。“龙山文化”的传播推动了山东早期水上交通活动的产生与发展。
      春秋时期,战乱纷起,水上交通广泛用于战争,山东水上交通得到初步发展。地处山东的“海王之国”——齐国,拥有强大的海上船队和琅琊、芝罘、蓬莱等早期港口。春秋战国时期,山东开凿了荷水和济淄运河,联接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形成了原始水上交通网,扩宽了内河水上交通范围。著名的经济都会——齐国的定陶、临淄亦由水运而兴。
      秦汉大一统时期,内河漕运兴起,山东海上交通也由沿海逐步延伸至东邻各国,开始了对外贸易往来。山东海河水运得到一定的发展。
      古代中国之所以能成为海上强国,与中国古人在航海技术上最先取得突破是分不开的。如舵、橹、锚、帆、船坞、罗盘、轮船、螺旋桨……这些与航海有关的硬件和技术,均是中国古人率先创造和发明的。

鲜为人知的是,中国古人还发明了古代版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牵星术”。牵星术俗称“过洋牵星”,这项发明与指南针一样了不起。其功能相当于现代卫星定位和导航技术,但不需要成本高昂的卫星和终端电子设备,仅借助于一块小木板,利用宇宙固有星体,就能完成船舶的海上定位和导航。这在当年是最先进的航海技术,时称“火长”的船长们都擅此术。
      这块小木板,被古代中国的天文学家们称为“牵星板”。牵星板十分简单,呈正方形,共有12块。最大的一块边长约明尺七寸七分,相当于24厘米,称作“十二指”;依次为“十一指”、“十指”、“九指”……“一指”;每块板边长相应递减2厘米,“一指”最小,边长为2厘米。板的中心穿一根约72厘米长的绳子,使用时,左手拿着木板,右手牵着那根拉直的小绳子,眼睛顺着右手的绳端向木板看去,使木板的上边缘对准星体,下边缘对准海平线。此时使用的牵星板是几指,星体的高度就是几指。“指”是古代观测星体高度的单位,一指约合1。34"上下。
      测出星体高度后,对照《过洋牵星图》上标示的数据,便能定出船舶在海上的位置。如果观测的指数与图上无出入,说明船未偏离航线,否则就要进行修正。
      与“牵星图”一样的航海必备工具还有“航海图”。中国最早绘出一张航海图,就是南海诸岛的海图,成书于十三世纪初、由南宋地理学家赵汝适撰的《诸蕃志》中,便曾提到过此图。现在可以看到的中国最早一张航海图是《郑和航海图》,此为明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郑和船队最后一次下西洋所用航海图,一直画到非洲东部,与现代卫星定位系统绘制出的航海图一样准确。
      齐景公“六月不归”“游于海上而乐之”。中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海洋大国。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古人的海上活动,至少在旧石器时代就开始。春秋时期的齐国、吴国、越国都是诸侯国中的海上强国,其中位于今山东境内的齐国最具实力,被称为“海王之国”。从《说范?正谏篇》反映的信息来看,当年齐景公还喜欢海上旅行,曾“游于海上而乐之,六月不归”。
      秦汉时期是中国造船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出现了古代中国第一波航海热潮。
      秦始皇时代,中国海洋大国已相当发达。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第五次东巡期间,便曾乘海船巡海。而影响最大的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在山东琅琊台祭海为徐福东渡日本送行。“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带足了三年海上吃、穿、用物资,寻找长生“不老药”。此举便是当时中国海上综合实力的体现,如果无此航海本事,秦始皇也不会相信徐福这名术士的一番话。据考古推论,徐福最后去了日本,日本新宫市内有一座徐福墓,前些年日本境内还发现了徐福子孙之墓。
      徐福当属中国史书有明文记载的第一位远洋航海家。
      在200年后的汉武帝时期,中国已拥有当时全球最为强大的远航船队,这回,航行的地方更远。据《汉书?地理志》记载,秦汉时中国古人已远航印度洋,到达了“已程不国”,此即今印度洋上的岛国斯里兰卡。并在此,与经红海过来的黎轩国(古罗马帝国)进行贸易,开辟出了海上“丝绸之路”。
八、项目主题

            大气典雅    底蕴深厚    
                   通古达今    接轨国际   
                   自成特色    传承后世
      青岛齐鲁文化产业园位于青岛经济开发区立足于青岛市黄岛区,前有浩瀚大海,后有青山环绕,为本项目创造了一个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若将齐鲁文化产业园落户其间,挖掘整理出别具一格的人文价值来,并将两者进行犹如金镶玉般的有机结合,无疑会打造出一个足以引起世人所关注、所瞩目、所心动的文化产业园区。若将这个项目再经过精心打造,让其成为超季节、超天候的产业链,势必会丰富和发展整个青岛市的文化旅游产业。
       策划创意出一条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特色鲜明、项目连接紧密的产业链。核心就是要充分发挥人文历史与自然风光专属元素的有机结合和倍量放大,淋漓尽致地展现文化的无穷魅力和自然的旖旎风光。整个项目既要纪念历史,记录历史;也要留住历史,留下历史;发展历史,创成历史。全面实现惊世骇俗,引人瞩目,立体拉动,广泛辐射,同频共振,效益鲜明的目的。                 
九、项目分析
     1、国家文化产业园态势分析
      据有关报道,陕西、湖北、浙江、江苏、北京等地,近年来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快速发展,但明显存在“重有形园区、轻文化内涵”、“有文化企业、缺产业链条”的状况,许多文化园区只扮演“房东+物业”的角色,未能形成真正的产业集聚效应。
      业内人士和有关专家认为,文化产业园区应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有效发挥园区的集聚效应,促进文化产业内涵式发展,而各级政府也应加大规划调控力度,克服文化园区建设中重硬件、轻软件的政绩思维。
      ①园区建设如火如荼 集聚效应明显不足
      根据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所长邵培仁教授的调查,近年来,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迅猛发展,数量不断增加,仅北京、上海、深圳、青岛、杭州等10座城市规划建设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就近300家,而达到这一数字不过用了四五年时间。
      有关专家认为,全国各地大兴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之风,这一方面说明各地重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但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不少地方政府过于重视有形的园区建设,可能忽视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无形支持。除了不少产业园区的功能和定位不清晰、重复建设严重外,文化产业园区最大的问题是集聚效应不明显,表现在园区内集聚的文化创意类企业数量少,企业之间的关联度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局限于地理空间意义上的集聚,而非产业集聚,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同时,不少开发商主导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迫于盈利的压力,放宽园区的进入门槛,允许一些非创意类企业进驻。
      这将导致园区内文化创意生态环境被破坏,起不到产业集聚发展的效果。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认为,文化产业园区至少应符合三条标准,首先要达到一定的规模化,没有规模化也就不可能产业化。其次应有相当企业进驻,并生产相应产品,不能成为只卖东西的商业街。最关键的一条是要实现产业的集聚,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并形成相应的产业链,不是只把一些企业凑到一起,只是在一个空间里面。
     “如果按照这一标准,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园区中高质量的园区很少,大都是‘撮合型’的,缺少资源整合和产业链的形成。”陈少峰指出,目前的文化产业园,普遍存在产业集聚度低的问题,说明我们的文化产业还处于低端。产业越低端,产业链就越短。这也反映出一些地方在建设文化产业园过程中“硬件思维”明显,往往先把园区建起来,再去进行招商,把钱都花在了硬件上,缺少对产业和文化内涵的规划和提升。
      ②产业集聚度低易导致文化园区“地产化”、“空壳化”
      有关专家认为,由于文化产业园区在我国属于新兴事物,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出现这些问题也是难免的,但必须警惕当前文化产业园区中出现的“有硬件园区、无产业集聚”的状况,防止出现园区只满足于做“房东”的“空壳化”状况。
      在北京、西安、武汉等地的一些文化产业园区采访时发现,一些园区建好后,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来一些文化企业。但这些企业并无明显的上下游关系,也没有形成文化产业的链条,园区也与一般的写字楼没多大区别,一些园区的收入也只是靠收取的房租来维持运转。
      现在不少文化产业园区都是比较初级的。一方面园区内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同时,园区能为企业提供的都是物业服务,只扮演房东作用,距离成熟的文化园区还很远。“我们也不想只当房东加物业,但是要建立产业平台还需要摸索。”
      西安交通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吕晓宁认为,出现这种状况,与地方政府习惯于通过园区模式来发展文化产业有关,其动力是经营城市和土地增值。但这样做的隐患很大,容易出现文化园区“地产化”“空壳化”问题。西安曲江文化产业园通过文化加地产加旅游的模式进行大规模土地开发,的确带动了城市的发展和土地的增值。而从文化园区的角度看,里面虽然吸引了1500多家企业,但主要是政府的行政力量在起作用,而不是靠市场自发发育形成的产业集聚,更像是一个文化企业的“大拼盘”,缺少真正的文化产业集聚。
     “目前一些文化产业园区会变成一些地方发展房地产的卖点,此类园区缺少文化内涵,盈利模式也比较模糊。”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总经济师朱李鸣说,当前文化产业园区最缺的还是文化创意和产业集聚,占有大量土地建设文化园区的模式显然是不可取的。
      ③建设文化园区应从做“壳”转向做“核”
      业内人士建议,各地政府应加强科学规划,引导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做“壳”到做“核”转变,通过加快产业集聚、搭建孵化平台、完善扶持措施等提升文化产业园区的质量和效益。
      首先,调整政府角色,搭建孵化平台。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执行院长魏鹏举建议,政府做文化产业园区的角色需要调整,不要去做企业该做的事情,而是要做好公共服务,做好产业孵化平台的建设,把有限的财政资源用来推动市场培育,推动产业良性健康发展。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总经济师朱李鸣认为,园区的功能应该是为小型艺术创意企业提供优惠条件,为创意设计人才提供创意活动的空间,提供人才招聘、信息服务、融资渠道、产权交易等方面的公共服务。
      其次,重视软件建设,突出文化内涵。吕晓宁提出,不是说搞文化产业园区一定要有房子,一定要有地面上的物理空间。文化产业实质是创意产业,某种程度上是虚拟经济,不一定完全聚集在一个园区,要根据文化产业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扶持。魏鹏举说,做文化园区需要一点耐心,不能有太多的功利心,对文化产业这样战略性的产业,要对内容的创造、科技的研发给予更多的激励和支持,而不是急功近利,只支持那些经济效益好的企业。要容忍一些企业扎实做好内容,内容是文化产业的核心,即使利税少一些也要予以支持。
      其三,培育龙头企业,引导产业集聚。朱李鸣认为,对文创产业园区的考量应该看它的产业有无真正核心竞争力,也就是最终的文化创意产品能否得到市场的认可。而且要看有没有在细分行业里的龙头骨干企业,有没有标志性的企业集团,只有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才能集聚大批关联企业并形成产业链。江苏常州创意产业基地党工委书记蒋献国说,园区必须重视载体的建设,不只是重视量的聚集,而要通过资金、政策扶持进行培育,努力做强做大。
      2、青岛文化产业园开发现状
      青岛旅游文化深度开发具有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也存在旅游文化资源含金量挖掘不足、旅游品牌打造不够、开发不平衡等劣势,造成文化产业开发存在严重的“只见满天星,不见大月亮”的局面。但是,青岛市稳定的政治环境、较好的政策支持、奥运帆船赛的后续效应、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给青岛旅游文化深度开发带来了机遇。因此,青岛旅游文化深度开发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抓住机遇,获得更大的文化产业的强力支撑,必然会取得更大的立体效益,使青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旅游文化名城。
      青岛旅游文化深度开发就是根据旅游者对青岛旅游客体文化和媒体文化的现实和潜在需求,充分发掘客体文化的内涵,同时提升媒体文化的技术和艺术品味,以整合和构建青岛的整体文化形象,从而增强旅游吸引力和辐射力。
      青岛市的文化产业园建设在建的和已投入使用的有20余家,主要是青岛创意100产业园、青岛创意产业园、青岛动漫产业园、青岛市动漫产业园、青岛空港产业园、青岛动漫游戏产业园、青岛静脉产业园、青岛国际动漫产业园等。
      据介绍,已落户青岛市的“国家广告产业园区”,由省级工商机关组织申报、工商总局认定和管理,园区入驻企业70%以上为广告产业及直接关联产业企业,并拥有一定数量的自主知识产权及广告专业人员,经工商总局认定后优先享受国家有关支持政策。 
      青岛广告文化产业园位于城阳区世纪公园东侧,初步规划建筑面积约8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计48亿元人民币。项目由广告创意产业基地、影视文化产业基地、动漫科技产业基地、新媒体研发基地和云计算服务平台构成,规划入驻各类企业总部、广告产业、影视产业企业。产业园计划今年开工建设,2014年一期工程完工开始运营,2015年底全部竣工。
      青岛方特梦幻王国日前正式开门纳客,成为今年以来开业的第八个旅游项目。市旅游局相关人士表示,今年以来开业的八个旅游大项目种类丰富多彩;从位置而言,有的位于北部,有的选择周边县市。这些开业的旅游大项目,对于提升青岛旅游的文化内涵,改善青岛旅游“南部热、北部冷”的“顽疾”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据了解,今年已开业的八个旅游大项目总投资达70多亿元,种类涉及文化旅游、游乐、酒店、基础设施、旅游购物等。除方特外,其他七个项目分别为:位于四方区的青岛民俗馆,位于市北区浮山后的青岛旅游商品购物中心,位于城阳的宝龙福朋酒店,位于市北区的地景大道,位于栈桥附近的奥特莱斯停车场项目,位于市南区的假日酒店,位于即墨的青岛箱根温泉度假酒店。
      文化旅游浓缩着一个城市的历史、体现着一个城市的特色,青岛旅游缺乏文化底蕴曾一直被业内人士所诟病。但随着文化产业园的不断崛起,这一缺憾必然改观。
      创意100产业园是山东省第一家创意产业园,是由原青岛刺绣厂的老厂房改建而成,占地面积约15亩,新改建后的园区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在2006年3月,由青岛麒龙文化有限公司先后投资三千余万元进行改造建设,并负责整体运营。
      引领山东创意产业发展,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平台是创意100产业园的发展定位,园区实行“高门槛、低租金”、“蓄水养鱼”的经营理念,并在招商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入园门槛理念、定向招商理念、产业预留理念、精细化服务理念,园区在创意文化环境和创意产业链服务方面狠下功夫,逐渐形成了山东创意产业的行业“高地”,成为名符其实的领军企业。
      园区从建园到现在,经过四年的发展,一直与青岛瀛森创意规划顾问有限公司合作,在其帮助规划下,发展迅速,目前,创意100产业园已经使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的业态迅速集聚,现已打造成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平台,集聚了一批高端文化创意企业,其中以原创礼品设计、平面设计、工业设计、音乐影视制作等创意行业为主,这极大的促进了创意产业的规模发展,得到社会各界和入驻企业的普遍赞扬和认可。目前,园区总入住率已达到97%,文化创意类企业所占比重高达93%。
      创意100产业园目前是国际高端创意产业项目的重要合作伙伴,园区在2008年通过青岛瀛森创意规划顾问有限公司引进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理论和园区规划大师贾斯汀?欧康纳教授,并与其合作建立了中国首个民营企业与国际最高端产业学术界合作的研究中心:“贾斯汀? 欧康纳文化、传媒和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在2009年又成功引进了澳大利亚中央政府国家研究理事会“中澳文化创意产业协作项目”,并正式在青岛启动,同时创立了青岛首家国字号专业垂直门户网站以及全球最专业的中文文化创意产业门户网站“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网(创意时代网)”,在今年园区又与德国曼海姆市音乐创意园及MAFINEX创意产业园签订了加强交流的合作项目,使双方建立起了长期合作与互相沟通机制。
      山东影视集团近日与青岛市四方区委、区政府签约,山东影视文化产业园落户青岛。该产业园将成为我省首个投资近百亿元的文化产业项目。

根据双方签订的框架协议,山东影视文化产业园将建在四方区老城区及老工业区,实行影视拍摄、体验旅游、商业经营三位一体的运营模式。园区建成后,将举办青岛电影节、青岛电视节等文化活动,并推出一系列文化产业会展,进行文化产品的集中交易。以影视文化创意为本,结合高科技手段,这座规划中的“影视创意天堂”有望使青岛成为中国影视业新的策源地。
      正在规划设计中的文化产业项目,是青岛大众报业文化创意产业园工程,该项目为新建高端会务商务交流中心、图书音像发行交易物流中心、新媒体及影视制作中心、五星级酒店,精装修。项目地址山东省青岛市.. 项目类别为商业。该项目占地面积为18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80000平方米,工程估价为5亿,开工日期为2011年05月,竣工日期为2014年05月。
3、齐鲁文化产业园定位分析
     与目前山东、青岛,乃至全国的文化产业园区相比较,齐鲁文化产业园的整案策划及概念设计,有着鲜明的九大优势:
  1、战略规划前卫
  2、规模拉动明显
  3、阵列定位准确
  4、文化底蕴深厚
  5、集群效应突出
  6、整体功能齐全
  7、陆海延展科学
  8、跨季运行合理
  9、互动空间宽泛
        由于齐鲁文化项目体量较大,涉及部门较多,行业较为高深尖端,由此带来的风险分析如下:
   1、政策风险。享有政府土地、税收支持,因受政策变化及人脉因素影响存在政策风险;
   2、团队风险。核心领导层(董事会),融资能力、凝聚力、领导力及执行力存在决策风险;
   3、人才风险。吸引高精尖人才及管理执行团队的手段,以及高精尖人才作用发挥存在管理风险;
   4、运营风险。市场运营、管理模式及操作存在盈利风险;
   5、合作风险。融资合作及项目合作存在协作风险;
   6、时间风险。运作及合作周期容易拉长存在效率风险。

 

                                                                                               项目创意策划及概念设计机构
                                                                                                    北京世纪东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012年5月18日